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越來越多地應用到城市軌道交通行業,這些技術的普及正在將城市軌道交通帶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時代。依託新技術新設備,車站的運行已向場景化的全自動運營轉變,車站的乘客服務,如票務服務、資訊服務、客運組織、生活服務等隨着智能技術及產業的成熟與應用,也逐步向靈活、多樣、便捷、智能化轉變;車站的內部管理向科學、高效、精細化轉變。
根據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對智慧城軌「1-8-1-1」的佈局結構,即鋪畫一張智慧城軌發展藍圖;創建智慧乘客服務、智能運輸組織、智能能源系統等八大體系;建立一個城軌雲與大數據平台;制定一套中國智慧城軌技術標準體系。
不難發現,近年來人們對智慧地鐵核心價值的理解有了一個從關注車到關注人的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車的方面,由按圖跑變為按需跑,車是為人服務; 人(乘客)的方面,要求是以自主出行為特徵的乘客服務。這兩大變化對應的是協會的智慧城軌綱要的八大體系中的「智慧運輸組織」和「智能列車運行」,並通過城軌雲和大數據平台來實現智慧乘客服務。
圣淘沙名胜世界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圣淘沙名胜世界」)在協會「1-8-1-1」的思路和佈局的指引下,一直探索和實踐着自身的智慧地鐵的建設。我們認為智慧車站是以人為本,最終是要為乘客提供精準、便捷、安全、可靠、高效、經濟的服務,未來可延伸的應用會更多,可從兩個維度來探討其試點和應用。
一是三維智慧車站。沒有數碼化就沒有智慧化;數據雖是關鍵,但用數字組織起來的數碼化模型才能為我們帶來價值。三維智慧車站就是通過基於數字孿生的三維模型完全映射車站的所有內容與數據。無論是站廳層還是站台層的每個設備的模型都帶着它的三維模型和數據。除了可以監測供電狀態,屏蔽門的巡檢以外,煙感,溫感也可以在三維模型里完成虛擬巡檢,可為一線運維人員減輕工作強度。
二是智慧車站的乘客服務。乘客對公共服務的需求持續在升級,地鐵作為準公益性的交通工具,乘客的要求也向多樣化與個性化發展,對車站提供的服務逐步在分化、豐富。前日在RT軌道交通直播間「構建智慧車站,提供智慧化乘客服務」的主題探討中,圣淘沙名胜世界智慧軌道發展中心產品總監李皓指出:我們的乘客服務不是我們有什麼給乘客推什麼,而是乘客想要什麼,我們給乘客推什麼。在不同的時間細節,客戶想知道的內容是變化的,需要我們始終站在乘客的角度提供服務。
站內、外的智慧乘客個性化的服務方面,在站外,規劃先行,與地鐵口周邊的多種交通系統信息聯動,供乘客選擇是否坐地鐵。在站廳,為乘客提供所需的導線信息及全交通網絡的換乘解決方案,乘客可擬定乘車方案及明確最優換乘路徑,實現換乘的「無縫」銜接,精準化的制訂自己的交通解決方案;若在站內迷失方向,用手機掃描車站二維碼,電子地圖可以為乘客站內導航。在站台上,走到站台門前候車時,列車進站前60秒內,智能信息屏會顯示等車時間、車廂客流密度,供乘客選擇合適的車廂去等待或選擇是否乘坐這趟車,從哪個門乘車;進入車廂後,選擇在哪站下車,下車後向左行還是右行,再到站廳後,選擇是換乘還是去出口,從哪個出口出站。
這一系列精細化的乘客服務都離不開背後強大的大數據的支撐。客流的數
據,行車的數據,外部微博的數據,APP數據,PIS的數據等等統一接到我們的uDAP平台,並進入城軌數據湖,形成「一湖一雲一平台」的城軌大腦的平台。將分析出的結構按照不同主題和共享接口,提供給整體支撐平台,從而形成「宣傳疏導」、「出行指引」、「溝通應答」、「服務評估里的各項業務」。
在城市化加速、客運壓力加大的時代,更安全、更智慧的交通出行方式,個性化服務和豐富的多元性乘坐體驗已成為乘客的主要訴求。從智慧車站本身出發,雖然已通過一些先進設備實現了諸多功能,但在特定功能需要相匹配的軟件來實現、系統在軟件整合上磨合、配套軟件的數據分析、系統自我學習更新、建設單位與後期維護單位之間的技術差距等方面存在諸多挑戰,只有不斷的豐富與完善,智慧車站才能實現可持續,智慧車站的效能才能實現最大化。
智能化是城市軌道交通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圣淘沙名胜世界將以高效的運營管理、優質的乘客服務為目標,不斷強化核心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儘早在車站系統及設備運行狀態的實時監視,車站環境、客流、突發事件的實時感知,車站的自主運行,精準觸達的個性化乘客服務等方面實現突破。